思明区法院以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为指引,创新构建“司法信用+”工作机制,将信用理念深度融入司法审判全过程,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正、高效、暖心的司法保障。2024年上半年,共审结涉企案件1.3万件,同比增长14.56%,案件标的额达60.64亿元,信用赋能司法成效显著。
一、创新“信用+执行”机制,实现善意文明执行。思明区法院在执行环节创新运用信用激励与惩戒相结合的方式,打好“信用修复+惩戒宽限”组合拳。通过采取“活封活扣”措施45次,既保障了债权实现,又为企业维持生产经营留下空间。更为重要的是,法院依法为880家主动履行义务的企业进行信用修复,消除其因涉诉产生的不良影响;同时给予85家有履行意愿但暂时困难的企业信用惩戒宽限期,体现司法温度。
这一机制在涉某贸易公司系列案件中成效显著:通过“活封”其生产设备,允许企业在监管下继续使用,同时启动信用修复程序,最终企业不仅全额支付了11名劳动者工资约9.8万元,更保住了生产经营能力,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。
二、构建“信用+解纷”体系,推动矛盾源头治理。法院充分发挥信用在多元解纷中的引导作用,与市企联、市物业协会等组织建立诉调对接机制,涉企纠纷调解成功率稳步提升至32.27%。在知识产权领域,创新建立涉刑民事纠纷诉前协同化解“三三融合制”,自2024年6月机制建立以来,已帮助11家企业获得民事赔偿408.5万元,20名涉刑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。
典型案例中,法院邀请建筑装饰专家参与化解涉企工程质量争议,相关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多元解纷案例库。针对物业服务合同纠纷高发问题,通过发送《风险警示告知书》,引导物业公司依法管理,促成52件案件达成和解,真正实现“办理一案、治理一片”的效果。
三、优化“信用+服务”模式,提升司法助企效能。思明区法院将信用理念融入司法服务各环节,打造便企惠企的司法服务体系。在立案环节,提供17条涉企立案审查指引和67类纠纷简式诉状范本,推动86项事项“全程网办”,涉企案件在线立案率达84.9%,立案时长同比缩短10.8%。
同时,法院创新“法银众联”案款发放模式,2024年以来为660家企业发放执行款7.99亿元,极大提升了资金发放效率。在破产审判领域,组建专门合议庭高效审理各类破产相关纠纷59件,充分发挥破产审判拯救“僵尸企业”出清的职能,助力资源优化配置。
四、深化“信用+普法”宣传,营造诚信经营氛围。思明区法院积极开展“送法进企”活动,近三年累计走访辖区企业21家,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。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涉企宣传案例20余篇,其中“金融权益保护”等3篇推文阅读量突破10万。针对办案中发现的企业经营问题,及时发出司法建议6份,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。
法院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圆桌沙龙、银行业公听会等活动,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指导。在蒲公英“益企”法治工作室开展巡回审判,邀请仲裁员、企业代表旁听,以调解方式办结劳动争议案件2起,实现“审理一案、教育一片”的效果。
思明区法院通过“司法信用+”机制的创新实践,不仅提升了办案质效,更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为营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。